宗樓建筑有限公司
Zonglou Construction Co., Ltd.
無論用多少新奇的理念、華美的詞匯,來描繪和包裝未來的建筑工業化事業,都不能忘了我們推進建筑業變革的初心,那就是省工、節能、低耗、環保、經濟可行。
所以,未來可期的技術變革中,不節省人工的技術不能用!高耗能的技術不能用!高耗材的技術不能用!有污染的技術不能用!成本過高的技術不能用!
2008年建設部原副部長劉志峰指出:“住宅產業化的實質是科技成果產業化和生產方式工業化,主要以住宅建設為平臺,將住宅設計、施工、裝修、建材、部品部件生產等涉及的各產業進行有機整合,使各產業間技術、責任、利益、服務保障統一起來,形成產業鏈條,從而降低資源能源消耗,減少環境污染,提高經濟效益。 ”
怎么樣用最少的資源、能源和污染,用最簡單的方法實現建筑工業化生產,是國家提出發展新型建造方式的根本意義。
所謂“綠色建筑”就是:通過低能耗建筑的制造和應用,把原本廢棄無用的“垃圾和廢物”,循環加工成為可以滿足社會需求的各種建筑物,最終實現“零化石能源消耗”和“零自然資源開采”,從而保護自然環境,給地球帶來綠色希望。
這其中,關鍵考核指標是“零能耗”,核心價值是“零污染”。但應當更進一層地認為,“綠色建筑”應該具有“消納處理各種垃圾廢物”的“正能力”,讓環境越來越好,垃圾越來越少,污染越來越小。
綠色建筑的評價,要延展到一個建筑體系的整個生態系統。從原材料采集,到加工制造過程,再到運輸安裝固定,裝修改造應用,直至拆解回收利用的全部過程。
以這樣的角度去評價,一座建筑如果把所有環節的能耗和污染,加到一起來看,很多所謂“零能耗工程”,不一定就會是“綠色建筑”。
但是以這樣整體化的綠色設計理念去堅持研發,最終真正的“綠色建筑”發展到極致,其本身一定會是“零能耗建筑”。這是綠色建筑工業化的精髓和核心。
所謂大道至簡,再多華麗的新理念也掩不住一個最本質的概念,那就是“物盡其用”,把我們已有的各種資源,用到可以創造最大價值的地方去,那就是最好的綠色建筑。
什么是一個國家最寶貴的資源?以史為鑒,是人!而不是黃金,更不是土地、糧食或鋼鐵。中華文明幾千年,雖然朝代不停變換,但華夏大地的面積大小不變,土地成分本質不變,礦藏儲量不變。而僅僅是因為人的不同,這個世界就會時而如天堂般美好,時而像煉獄般悲慘。
所以應該清醒地認知到,人力資源才是一個國家強盛的根本,是一個國家最寶貴的財富。從所以強國的發展史可見,每一個國家的強盛都是隨著嬰兒潮的出現而來到,同樣一個國家的衰敗,也是隨著人口的衰減而陷入災難。
建筑工業化的浪潮,在歐洲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出現,誘因就是因為缺乏大量勞動力,不能滿足戰后快速建造房屋需求,不得不尋找用工少,而效率高的新型建造方式。
而我們國家現在提出推進裝配式建筑,是因為隨著人口老齡化,和全民素質教育水平的提高,肯吃苦受累的建筑工人越來越少,此刻提出推廣裝配式建筑,是在為建筑業后繼無人的問題未雨綢繆。
所以,節約人工,是新型建造方式最核心的考核指標之一。一種不能節省勞動力的技術,最終將被證實,是沒有必要研發和推廣應用的。
依次向下排,真正重要的資源,是水、空氣和土壤,也就是習近平主席說的“綠水青山”。一切物質的財富,最寶貴的其實是糧食和飲用水。就像人的奢侈品中,最珍貴的是健康。
一個人的感同身受,等同一個國家的感同身受。綠色建筑是社會大眾經歷了“吃飽、穿暖、住好”之后,尋求“住的健康”的必然需求。人們不僅要住安全的房子,住大房子,住新房子,更要住健康的房子。
一個不環保的房子,就不會給我們健康的生活空間。一個非綠色的建筑,就不會給社會帶來環保的正向收益,就不能讓我們生存的空間越來越好。
所以,我們需要的新型建造方式,不能是一種會產生環境污染的技術,不能是一種沒有環保正向收益的產品,更不能是一種不可持續的發展模式。
一個產業鏈的搭建,要延伸到其產品的原料采集、制作生產、副產品處理、產品安裝、運營維護、拆除回收、廢物處理……
所以,評價一項技術是否綠色可行,必須有統觀全局的眼光,跨行業跨學科的知識結構,跨地域跨時空的邏輯思維能力,不拘泥于表象的得失對錯,從實測數據始,到全程多維度計算統計,最終得到一個客觀可信的綜合結果展示。
最典型的例子,就是目前都認為電動汽車更環保的問題。從汽車行駛時看,汽車沒有冒煙,是綠色環保的。但延伸到“電從何來”?電池的生產制造與回收處理!我們會發現污染的問題并沒有完美解決,只是換了個方式方法而已。
所以,新型建造方式的技術,不能大量使用不可再生利用的人造材料,不能在生命周期內產生大量垃圾廢物,更不能濫用各種可能會產生污染的化學制品。
新的建造技術,它要親近自然,能夠循環利用,生產過程低耗能,運營維護低費用,沒有大量化學品的使用,沒有各種重金屬超標的可能,更不會出現輻射、含毒等威脅人類健康的現象。
新的建造方式,應該是裝配式的,但不一定就是裝配式構件,因為完全有可能是裝配式模板等等。我們不能拘泥于一定要把房屋搬到工廠里制造,才算房屋工廠化。我們只是需要,用工廠化的流水線自動化方式來建造房屋。
建筑工業化就是大家都用工廠化的技術來實現房屋工廠化生產。而工廠化生產,不是一定要把房子搬到工廠里生產,而是把房子當做一個商品,采用現代工廠化流水線生產的理念和方式,來組織資源人力,進行大批量的重復生產。以圖提高生產效率,降低制造成本,從而造福人類社會。
從這種角度看,支?,F澆的現代剪力墻結構房屋,如果有足夠高效、環保、低耗的模板技術,而且可以解決好百年建筑的保溫構造問題,也可以是一種很好的綠色建造模式。
然而,我們整個行業做過無數次的嘗試,以框架和剪力墻形式為主的現澆結構建筑,其混凝土的工業化澆筑做的很不錯。但其難以解決的幾個問題是:
1、難以實現完美的建筑墻體保溫結構設計。
2、欠缺自動化程度極高,節能低耗的模板技術。
3、很難做到現場混凝土的合格養護及質量控制。
4、很難實現高品質的加工效果和精美復雜的設計目的。
5、過于依賴人力,難以實現多種工藝流程的機械化。
這些問題的最終解決之道,從國際上那些成熟的行業發展經驗中看,建筑工業化是戰略方向,裝配式建筑是戰術技巧。但在我國目前人力成本較低的狀況下,采用裝配式技術建造,增加的成本要高于節省人力的收益。所以哪怕裝配式建筑有百般好處,但要市場真正接受,還是會像一場解放戰爭,需要有人百折不撓,不怕流血犧牲。
真正的阻力,來自整個行業里的技術慣性、思維慣性、產品慣性和既得利益群體。整個行業有幾千萬的從業者,他們多年專注的技術有可能忽然無用;他們多年積攢的設備可能被淘汰;他們熟悉的流程模式要更改,未來盈利變得不確定;他們多年磨合出來的,穩定的產業鏈條將被打斷重組……
但我們應該清楚地認知到,建筑工業化道路是不可逆的趨勢,裝配式建筑是我們需要的“新型建造方式”。那么整個行業都應該行動起來,不再猶豫,八仙過海,各顯神通。
就像毛主席說的,要敢于自我否定,善于自我批評。只有像蘋果、華為一樣,敢于推陳出新,自己革自己的命,才能保持快速發展,才能推出更好的產品和技術,贏得客戶的忠誠和未來的成功。
張宗樓
2019-12-24